东莞“三重”项目从招商协议到投资落地门槛重重

日期:2013-07-25 点击量:15618

海斯坦普项目是东莞招商新政实施后第一个认定通过的重大外资项目,也将成为东莞加快“三重”建设以来第一个投产的重大项目。苏仕日 摄

如果没有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改革开放以来举世瞩目的“东莞奇迹”必将继续书写下去。

金融风暴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东莞,将重心从社会建设转回到经济建设,招商引资再次回到主车道。但这个时候,东莞招商已经不像改革开放初期,坐在家里就有大把企业踏破门槛来寻求合作。

东莞的竞争对手们,早已从沉睡中觉醒。东莞现在要面对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激烈竞争。

大项目的争夺已经白热化,而每年庞大的协议投资签约额,为东莞的招商引资制造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协议投资上百亿,意向成交近百亿,计划投资数十亿,这样的数字,普遍见诸国内各种以招商引资为名义的大会上,巨额的“协议”、“意向”、“计划”性投资似乎已经成为惯例。

协议性投资签约者众,落到实处者寡。以低调务实著称的东莞人,或许不该沾染这种风气,不该沉浸在这些吹嘘的数据之中。

错失一汽大众,东莞扼腕叹息,深刻反思。那么,签约投资和实际到位资金存在巨大落差,这其中究竟是政绩冲动营造了假象?还是确实存在着落地难处?

1 协议性投资:

动辄数百上千亿

一位东莞市民这么说:“(看报纸上)每一次招商引资的成果非常大,动不动就三四百亿。这么一加,几年下来,恐怕好几千个亿了。”

刚刚过去的东莞新商机2013投资环境推介会,接洽48宗签约合作项目,投资金额达338亿元。

一位经常关注东莞时政要闻的普通市民,在报纸上看见这个数字后,不禁感叹:“每一次招商引资的成果非常大,动不动就三四百亿。这么一加,几年下来,恐怕好几千个亿了。”

根据已公布的资料,去年11月,由东莞市政府主办的2012东莞投资环境(深圳)推介会,共达成签约合作项目30宗,投资金额187.5亿元,项目涵盖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领域。

其中,官方公布了6个亿元以上项目:科聚新材料项目,总投资额35亿元,是推介会中签约项目的最大一笔。此外,东坑镇通讯电子(深圳)产业园项目,总投资额10亿元;工业机器人建设项目,6.2亿元;苏宁电器东莞地区管理总部及物流中心,6亿元;东莞爱玛车业有限公司项目,6亿元;有方集团项目,2.3亿元。

同样是2012年,虎门港首次赴上海展开招商推介活动,此次推介,现场共签下12个投资项目,总投资金额159亿元。其中有总投资约45亿元的鸿业集团化工产业园区项目是3个总部项目的其中之一。

从2008年起,松山湖连续四次赴北京招商,根据可以查证的资料,2009年,共签订42宗投资项目,总投资额达85.07亿元;2011年,共签订18宗项目,总投资额达113亿元。

东莞另一经济双转型重要阵地——东莞生态园,也在2010年12月首赴上海招商,签订协议金额65亿元。

其实,去年,在以全市名义赴深圳举办2012东莞(深圳)投资环境推介会之前,6月,东莞生态园已经在深圳举行了专场推介会,吸引意向投资超48亿元。南方日报记者通过比对已公布协议投资项目,生态园的这次专场,其签约项目与全市推介会那场并不存在重复计算。

虎门港也于去年10月先于全市推介会,在深圳举行了一次专场推介会,一举签下22个项目引资84.36亿元。

此外,在各镇政府政务网站上,也可以查阅到很多“协议”、“意向”、“计划”性质投资。如,企石2013年第一季度新签协议外资金额3167万美元(约1.9亿);茶山2012年赴日本开展招商推介活动,签订新项目和新的增资扩产协议各1宗,达成增资意向3宗,投资额约5700多万美元(约3.5亿);石排2012年1—6月份新签内资项目46宗,引进内资协议投资总额6.59亿元;谢岗2012年1—6月引进重点项目5个,计划投资总额达29.3亿元,增资项目3宗,计划增资总额约1亿美元(约6亿元);桥头凭借2012第九届荷花节,签约投资金额达42亿元……

由此看来,单单2012年达成的协议性投资已超千亿。如果对外公布的签约数据属实的话,这上千亿资金究竟来了没有?

2 营商环境:

服务不到位

导致好项目失之交臂

一位项目已经被拖延了1年半的投资商气愤地说:“我发现,东莞这边负责招商的人只管把商招来,其他的事情就不管了。

需要承认的是,巨额的协议性、意向性投资,土地或者资金没有落实到位,其中确实存在客观的变数。比如投资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出了问题,经济环境有了变化,国内其他地方给出更优惠政策挖角等等,这些情况确实存在。但有一些,则是东莞自身的原因导致的。

东莞市委党校社科理论教研室主任孙霄汉说,巨额的协议性投资,把每年的推介会都搞得热热闹闹。这些投资项目,一部分是由于政绩冲动忽悠而来的假项目,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真实想来的好项目。

身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东莞前30年的经济发展,从来不缺企业,只需坐等客上门。目前,东莞正不遗余力地推进“三重”项目,而对于怀揣着真实意向而来的其他优质项目,不免受到了冷落,或者根本不受重视,致使一些好项目“明珠蒙尘”。

“在签约数据上做文章,虽然是全国各地招商引资的通病,想要改变很难。”孙霄汉说,这更折射出目前东莞招商引资工作存在的问题,需要反思。

近年来,东莞坚持营商环境“加一”和综合成本“减一”的宗旨,通过“一加一减”及营造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努力让在东莞投资的企业享受到更好的服务、更低的成本。

而在孙霄汉看来,东莞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改善的效果并不是很大。这其中固然有行政体制变革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某些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甚至是领导干部工作风气的因素。

还在虎门港守望的郭先生,每每想起1年半以前招商工作人员口头上的热情说辞,就有些忿忿不平。“我发现,东莞这边负责招商的人只管把商招来,其他的事情就不管了。”

鸿业集团一位不愿具名的高管以自己在虎门港的亲身感受表示,虎门港没有让他感受到一个强有力的统筹,而是要受各个局办掣肘。在港镇合一的推进过程中,产业规划、政策方针的衔接也没有做好。这让企业增加了不少行政成本。

纵观全国招商引资全局,东莞靠30年制度红利建立起的招商引资优势早已消失殆尽。以苏州、杭州为代表的长三角城市,以成都为代表的西南地区城市,其招商引资的软硬环境被认为可以赶超东莞。

招商引资竞争越来越激烈,全国各地都在盯着好项目。根据近几年招商引资的成果,来东莞落户的好项目本就不多。如果是因为相关部门服务跟踪不到位,导致项目落不了地,则是东莞更加需要反思的问题。

如果现在不积极争取,很容易在不经意间,与好项目、大项目失之交臂。

3 不了了之:

没有法律效力的

协议性投资

一位企业家说,协议性投资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只是“看破不说破”。倘若真的被找上门来要求履行投资,回绝的理由有很多,例如:“我公司发展计划有变”、“你提供不了我要的环境”,等等。

协议性投资的落实情况,对相关部门来说,属于敏感话题,是不愿意多说的。

今年投资环境推介会的338亿元,由于间隔时间太短,其落实情况还需做进一步观察,但去年11月举办的投资环境推介会如今过去8个月有余,评估187.5亿投资的落地情况,还是有迹可循的。

据求证,目前,仅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地区管理总部及物流中心项目与茶山镇政府进行了正式的签约仪式。

再以2009年松山湖北京推介会为例,最大的招商亮点莫过于五矿多尼尔房车项目,那时,吸引了多家媒体的大篇幅报道。

据当时的媒体报道,该项目的投资方为世界500强企业——五矿集团所属的五矿多尼尔房车有限公司,五矿多尼尔房车(集团)有限公司是五矿集团所属中国五金制品公司创办的全球首家大型综合性房车集团,其与松山湖达成10亿元协议投资,在松山湖建设房车大型中央工厂和营运、研发中心。

该项目预计5年后产能10万辆,年总产值可达300亿元,税收30亿元。5年之内还可以直接解决6万以上劳动力就业,间接带动20万以上就业人口。

然而,这个为众人津津乐道的项目到最后竟不了了之,个中原委,也没有权威说法。即使在每年东莞市委宣传部统一安排的媒体集中采访中,每每被媒体问及房车项目,相关部门都是极力回避。

像房车项目这样不了了之的案例还有很多,协议性投资落实率之低,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从2008年至2013年6月,全市累计引进1亿元以上内资项目391宗,协议投资金额2122.7亿元,实际投资金额460.6亿元;其中,新引进6亿元以上内资重大项目93宗,协议投资金额1426.2亿元,实际投资金额230.5亿元。

协议投资不了了之,原因究竟是什么?

一位长时间在东莞从事玩具行业的企业家向南方日报记者讲述,每当他回到内地老家,老家招商办公室的朋友就主动跟他联系谈投资,于是,他就答应这位老家的朋友,口头上说些投资金额。这不仅帮助了朋友做招商成绩,对这位企业家也没有不利。“协议性投资没有法律效力,反正又不是真的来投资。”

该企业家说,协议性投资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只是“看破不说破”。倘若真的被找上门来要求履行投资,回绝的理由有很多,例如:“我公司发展计划有变”、“你提供不了我要的环境”,等等。

当然,也有真心实意想来投资的。

在虎门港区,就有一位被拖延了1年半,依旧在苦苦等待东莞方面履行约定的项目负责人。他的项目,是在2012年虎门港上海推介会上签回来的超3亿元的高科技电子行业项目。

该项目负责人郭先生不愿具名,他说,在落户虎门港之前,曾先后考察过长三角多个沿海港口,原本已准备与江浙一带的一个港口城市签约设立生产基地。但当他来到东莞时,改变了主意。

“在东莞,政府对包括新材料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很多政策扶持和优惠,这最吸引我。”同时,他也看中了珠三角便利的物流和完善的配套。

此外,他的公司主要客户就在东莞。最终,他选择将项目安在虎门港。“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我是广东人,我想把项目留在广东,把税收留在广东。”他补充道。

可是,1年半已经过去了,原先招商允诺的用地指标还是没有眉目。郭先生多次询问虎门港,虎门港只是跟他说,还要等新的产业规划调整。

“我现在非常后悔过来。”郭先生说,他最多再等两个月,他甚至撂下一句狠话:“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相较于二三亿元的“小”项目,同样在上海推介会签回来的、总投资约45亿元的鸿业集团化工产业园区项目也一直没有落地。鸿业集团化工产业园区项目,在去年签约之时,一度被虎门港奉为引进培育总部经济项目的新突破。

2012年9月,鸿业集团化工产业园区项目也在全市“三重”巡视活动中,与全市72个“三重”项目进行了集中签约。

即使这样,一位不愿具名的鸿业集团高管表示,到目前为止,该项目也没有拿到用地指标。他说,虎门港历经港镇合一,由于换帅,很多项目被通知要等待最新的产业规划。

4 反思:

贻误项目人员

是否该进行问责?

市经信部门一位官员表示,东莞或许应该借鉴重大项目的落实机制,对协议性投资项目建立“问责制度”,不再让招商引资的签约数据沦为官员政绩的评价指标。

有一组数据,2008至2011年,东莞超千万美元项目330宗,比广州少355宗,比深圳少269宗。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说,市一级集中打造百亿元项目,镇一级要关注30亿元、50亿元级别的项目,东莞既要有满天星,又要有大小月亮。

长期以来,关于东莞招商引资的各类反思、建议性看法层出不穷,尤其是“三重建设”核心工作提出以后,将这些讨论推上高峰。

重大项目有“一站通”工作机制。通过“一个窗口”,对重大项目提供从信息收集、招商推介、接洽谈判到后期的跟踪督查、服务协调等“一站式”的全程服务。

重大项目落地也可以快速反应。对较为成熟的大项目,纳入“三重”工作的绿色通道,实行政策咨询、项目审批、证照办理和规划、选址、征地、配套等“一条龙”服务,这是大项目引进的“高速路”和“直通车”。

以2012年认定的首个“外资重大项目”、东莞生态园汽车零部件巨头海斯坦普为例。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生态园管委会成立了专门的团队,提供各个环节的支持和服务。该项目于2012年6月签约,8月动工建设,今年5月底竣工,7月试投产,8月即将正式投产。这个项目从签约到建成投产,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创造了东莞重大项目建设史上的奇迹。

那么,不包含在“三重”项目以外的优质项目,是否也可以借鉴重大项目的机制来保证快速落地?

虽然鸿业集团化工产业园项目属于重化工项目,可能会不符合虎门港仍在酝酿的新版产业规划,但是在巨额的协议性投资里,不乏松山湖房车项目一样的闪闪发亮的星星,这些星星,以后或许将成长为熠熠生辉的月亮。

市经信部门一位不具名官员表示,有松山湖房车项目的前车之鉴,东莞或许应该借鉴重大项目的落实机制,对协议性投资项目建立“问责制度”,不再让招商引资的签约数据沦为官员政绩的评价指标。同时也推行严格的退出机制,对不适合东莞产业发展的协议项目,及时快速回绝。

这种“问责制度”,在国内少数城市中已开始推行。例如昆明市,为了加大对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工作、重大事项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昆明市纪委、市监察局联合成立“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快查快处督查组”,采取“抓个案、抓典型”的方式,快速查处责任心不强、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工作推进不力、落实效果不好的人和事,对贻误项目落地和建设的行为严肃问责。

根据去年7月份媒体报道,针对一个3年未完工的重点项目,对涉事的局级以上级别干部进行公开通报批评,此外也对一部分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免职和调整工作岗位处分。

其实,除了问责,东莞也有“客观上条件不够”的问题。

招商引资的最大难题是用地。在虎门港签署意向投资的企业家们表示,企业落户的头等大事是地,否则一切都是空谈。东莞不遗余力地推动“三重”项目建设,“三重”建设大有用光土地的形势,如此一来,经济发展后劲堪忧。

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在2013东莞新商机投资环境推介会上也表示,东莞确实存在用地紧张问题。

众所周知,东莞每年获得的用地指标十分有限。东莞目前的用地问题,不光是东莞就能决策的问题。虎门港一位企业家说,国家层面的事情东莞做不了主是客观事实,但是地的问题不解决,一些优质产业不会长时间排队等候东莞,如此下去,东莞就很难吸引优质的资本密集型企业。

“除了问责,东莞显然应该积极为好项目争取国家层面对用地的支持。”该企业家说。(王宁)